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2024年十大核心竞争力
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竞赛成果不断增质,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十大核心竞争力。
一、党建引领、双融双育,用红色匠心点亮教育的未来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政治建设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以科教融汇为新目标,以专业内涵建设为关键,以高效能管理为支撑,按照“党建统领、成果导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助力学生专业化发展,构建了“党建+业务工作”新格局,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就业等工作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学院“创品牌专业、建精品学院”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院党总支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获评校级样板党支部培养创建单位,多名党员同志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强大的师资队伍
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在教育领域有着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有10人,“双师型”教师7人,外聘兼职教师4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90%,教师们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知识,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研究创新。
1、小学教育专业带头人
史小力,硕士,教授,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为国家级C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主持和作为第一参与人立项并结题省级以上课题20多项,编著出版教材5部,其中2部教材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2、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
李海萍,女,汉族,教授,硕士,1965年4月生,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及心理学,承担《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课题9项。
三、先进的教学设施
配备有现代化的教学实训中心2个、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如教育学院实训中心的微格教室,可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护理专业的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和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参与教育调研项目等。
五、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培养出的毕业生在教育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等单位胜任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024年,我校有36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为60%;教师资格通过率为90.10%。6名同学参加西部计划,5名学生参加“三支一扶”,6名学生参加特岗教师,在首届江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中获得铜奖。
六、科研成果丰硕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研活动,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科研对教学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近四年,本专业教师多次参加全省大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其中荣获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学院教师各类书画艺术作品获奖若干次。专业老师发表北大中心核心期刊3篇,SCI、EI检索论文3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4本;主持及参与省级科技课题、教学改革、人文社科类课题7项,6项已经结题,在研1项;市级课题2项,结题1项,在研1项;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8项,校级社科课题立项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一门校级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立项,一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目前正在建设阶段。
七、创新能力与发展活力
课程体系创新: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引入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实践,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密切关注教育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人才。
八、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熏陶,助力思政教育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在育人过程中厚植红色基因,以有机融合、协同育人持续增强教育实效。以成为校级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为契机,通过创建红色班级长征班,弘扬长征精神,组建天工朗诵团诵读《红色家书》、组织线上线下云游红色教育基地用《跨越时空的对话》等形式,做到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学院党员宣讲团,对党史、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专题宣讲,切实将党的相关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在奋力开辟新征程中实现新作为。《红色记忆》获得全省高校大学生“红色走读”实地走读作品“一等奖”。红色走读云游作品《凝聚红色力量赓续红色精神》获得“优秀奖”。
九、以生为本 多措并举 共创优良学风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五育并举”落实落地,逐步形成“优良教风带学风、朋辈榜样树学风、竞赛活动促学风、多维协同育学风”的学风建设格局,多措并举推进学风长效机制建设,学院获评江西工程学院2024年度“优良学风”学院。
十、追光而行,五育并举结硕果
一、2024年12月,学院评为“优良学风学院”。
二、2024年12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第九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我院2023级小学教育本科2班沈艳荣获全省法治素养竞赛三等奖。
三、2024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中取得佳绩。熊紫霞获高教组就业赛道一等奖,刘芸获得高教组就业赛道二等奖。 沈嵘芳获得职教组成长赛道一等奖,熊丰艺获得职教组成长赛道二等奖。
四、2024年12月15日,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荣获“优秀学生会”光荣称号。
五、2024年12月,在2024年江西省青少年户外运动会中,荣获16金4银4铜的好成绩!团体第四名,陈小龙获得优秀个人。
六、2024年12月,我院学生廖芸萍、黄枝枝在学校举办的红色故事分享会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七、2024年12月,在天工文化节“凝心聚力共奋进,同心筑梦谱新篇”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九周年大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八、2024年11月,11月在天工文化节“青春逐梦启新程,鼓劲成就向未来”江西工程学院2024年度文化会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九、2024年11月,我院学生胡慧琳在学校2024年“我与辅导员故事”主题分享会荣获一等奖。
十、2024年11月,高爽老师在学校2024年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会荣获一等奖。
十一、2024年9月,我院获得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我院刘露老师获得优秀资助工作者;
十二、2024年9月,“发展新质生产力,职引巾帼向未来”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大赛我院2021级小学教育本科1班熊紫霞获得二等奖,2021级小学教育本科2班赵怡茹获得三等奖;
十三、2024年7月,学院党总支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十四、2024年6月,7位同学在全国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三等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
十五、2024年6月,高琳蕾荣获校级“我的大学成长故事”二等奖。
十六、2024年3月,陈钰荣获首届江西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高教组就业赛道铜奖。
十七、2024年5月,学院2支代表队荣获首届江西工程学院心理减压操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十八、2024年6月,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在学校勤廉文化周主题系列活动中,一名教师获得勤廉故事讲述比赛教师组一等奖,一名学生获得学生组一等奖,一名教师获得勤廉征文二等奖,2名学生获得书法作品三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单位。
十九、2024年6月,学院代表队在学校举办的“关注心理健康,助力梦想起航”主题辩论赛中喜获二等奖。
二十、2024年5月,郑如意同学在学校第一届“自强杯”资助知识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十一、2024年5月,8位同学在2024年江西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中喜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二十二、2024年4月,渝水新闻报道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守护星星天使,助力成长启航”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二十三、2024年4月,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红色长征班开展“心系寸草心,情系父母恩”主题红色爱心支教志愿服务活动荣登渝水新闻。
二十四、2024年4月,二位同学在学校举办的“强化国家安全知识,共筑国家安全防线”主题演讲比赛中喜获一、二等奖。
二十五、2024年2月,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推送的作品《红色记忆》参加全省高校“红色走读”实地走读优秀作品评选获得一等奖 。作品《凝聚红色力量,赓续红色精神》获得2023年全省高校“红色走读”优秀“云游”作品。
二十六、2024年1月,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李晨在江西省第四届“筑梦飞翔·资助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综上所述,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卓越的师资力量、优质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显著的科研实力、紧密的校企合作、全面的学生发展支持以及积极的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编辑:匡祖乐
一审:张沁
二审:刘永东
三审:晏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