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忆峥嵘岁月‖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走进瑞金 追寻红色足迹”红色长征实践队走进共和国摇篮——瑞金
7月7日,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走进瑞金 追寻红色足迹”红色长征实践队踏上了瑞金这片红色热土。
上午我们前往了叶坪景区。叶坪景区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在叶坪革命旧址群里,队员们探寻红色足迹,感悟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的苏区精神。
第一站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印刷厂旧址
中央印刷厂于1931年11月在叶坪成立,厂长陈祥生,副厂长杨其鑫,共青团书记杨尚奎,工会主席曾庆锡,当时全厂有干部职工100多人。中央印刷厂下设材料科、总务处、铅印部、石印部、排字部、编辑部、刻字部、裁纸部、装订部、铸字部。当时厂里机器设备简陋,铅印部机器共有5部,其中有4部为旧机器,主要印刷《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报刊和一些革命书籍及抗日传单等。
石印部主要印刷纸币、米谷票、邮票以及重要的公文布告等。实践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印刷钞票和现金券。
第二站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伟人朱德当选主席,瑞金成了首都。这次会议于1931年11月7日举行,开会的地方名叫谢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三进三开间,规模宏大。如今这座祠堂被装饰一新,仍还原了当年开会时的样子,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看得出那时高涨的革命热情。
在此,我们遇见了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青春心向党”实践队,两方代表进行了党史宣讲,加深了队员对叶坪景区的了解,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跟党走的信念。他们表示将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志存高远做有理想的有志青年,砥砺奋斗做有本领的有识青年,勇挑重担做有担当的有为青年,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第三站
千年樟树 天佑伟人
会址旁边是伟人旧居,一栋土坯房,和红井处的旧居一样,旁边也有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但和那棵香樟树不同的是,这棵树上还挂着一颗炸弹。在1933年春天的时候,国军对叶坪进行轰炸,一颗炸弹正好卡在这棵樟树的树杈上,没有爆炸,真可谓有惊无险。不久,出于安全考虑,苏维埃临时政府将办公地搬到了沙洲坝,也就是现在的红井景区。
在这棵樟树前,我院长征班实践队成员热情与游客讲解。
第四站
红军烈士纪念塔
红军广场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身如炮弹直指霄汉,四周镶嵌的许多小石块,象征着红军烈士纪念塔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聚而成。在塔前的草地上,平铺了“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队员们在静默中鞠躬、致礼,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
随后,队员们前往沙洲坝革命旧址,实地参观苏区中央机关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历史陈列馆等地,深刻感受到革命早期共产党人的艰辛岁月。
第五站
沙洲坝红井景区
下午我们一行人去往沙洲坝红井景区,真正了解了课文里的毛主席。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稻田。抽穗的季节,稻香扑鼻。
1933年4月,毛泽东随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后,发现这个地方的群众饮水非常困难,毛泽东为避免群众长期饮用脏塘水,便亲自实地勘察和调查地下水源,9月的一天,他带领干部、红军官兵与当地群众一道开了这口井。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一次次用砂石填塞这口水井,沙洲坝人民为护井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50年,瑞金人民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我们观看了雕像以及介绍红井的黑色石碑,随后,大家纷纷来到红井前,俯瞰红井和瞩目纪念碑。并且尝试打水,大家也体验到了井水的甘甜,领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深刻含义。
第六站
二苏大景区
二苏大景区位于城西北1.5公里的沙洲坝境内,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便在此处,这是红军留在瑞金的唯一建筑物。其造型独特,从空中俯瞰,宛如大地中的红军八角帽,这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也是苏区时代的标志性建筑。队员们重温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年代的那段烽火岁月,对苏区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革命薪火代代传。走苏区,学党史,坚定信念,砥砺意志,做新时代红色传人。我们通过“走进瑞金 追寻红色足迹”红色长征班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了学生真正把爱国主义植根于心灵深处,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精神的践行者。
一审:谢颖
二审:章敏
三审:吴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