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考研学子——万海桢经验分享

发布者: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8浏览次数:85

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考研学子——万海桢作经验分享

班级:2020级小学教育本科6

拟录取学校:北华大学

拟录取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座右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非常荣幸有机会给即将考研或今后有打算考研的学弟学妹分享我的考研心得。以下是我的一些备考建议,希望对未来考研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本人就读于20级小学教育本科6班,今年370+成功跨考上岸北华大学学科语文专业,备考有效时间为3个月,其中政治75,专业课125,现在就我的备考总结了这篇经验帖。

《关于择校》

在前期选择学校的时候,建议学弟学妹多选几所备选学校,选择备选学校的参考书目应该与你准备备考的学校的书内容相关,方向基本一致,比如我前期选择的是一所985学校,后期复习压力很大,所以在9月份的时候我降低了自己的期待,稳扎稳打,更换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北华大学,期间调整计划所浪费的时间很少,因为前期我做足了功课,五月份我就将北华大学纳入了我的备选方案中,两所学校所考的书也大致一样,专业课考查的都是偏向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知识可以进行有效迁移,这样即使我后续更换了学校,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增大自己上岸的概率,也希望同学们要考虑到自己的真实情况,学科教学的专硕竞争比例往往都会超过101,备考不同的学校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会有所差距,同学们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自学能力,英语能力,学科知识储备,专注度等进行选择自己适合的学校,争取节约时间,争取一战成功。

《关于政治》

政治很多同学非常晚开始,甚至在9月份才开启政治的学习。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专业课的复习情况将政治的学习尽早列入计划中,56月份就可以开始每天分配少量的时间在政治的学习上。因为政治也是由许多细碎的小知识点构成的,选择题的分值非常重要,所以选择题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充分准备。学姐推荐前期跟着徐涛老师的强化班打好基础,梳理好框架和逻辑,框架可以购买苏一老师的框架,每节课听完就写相应部分肖1000来巩固,将错题的知识点在苏一老师的框架书中用荧光笔进行勾画总结,定期复盘这些你着重用荧光笔勾画的错题知识点,后期我跟的是苏一老师,这位宝藏老师他的资料很整洁漂亮,框架感也很强,后期主要是做题复盘,紧跟肖48

《关于英语》

英语前期最重要的是攻克语法,要多看看田静老师的语法课,学会自己独立划分句子成分。后期单词量上来后,要看到长难句就能翻译出大致的意思,我建议要把每一篇做过的阅读细嚼慢咽,每一个句子都吃透,同时在背单词的时候也不要忽视在阅读当中记忆单词,因为现在的英语二难度逐年上升,所以未来备考的同学们可以尝试做英语一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切忌贪多,还是始终要以我们英语二为主,英语一的阅读为辅助,不要只练习英语一的阅读,其他部分不用做,不要忽视后期的每一次模拟,一定要认真对待,保持题感,单词要持续循环背诵到考试前一天。同时我推荐一个比较小众的英语老师,柴荣老师,她的一些解题方法很适合基础薄弱的孩子。从这一年的备考来看我想提醒各位学弟学妹的是尽早开始刷卷子,背完两轮单词就可以先刷英语一(只做阅读),再刷英语二。英语二的卷子要重复刷,多练习,多总结错题,从错题中推测命题人的考查意图。

《关于专业课》

专业课333的学习我全程紧跟的是教育学丹丹老师的全国统考班,这位老师非常有名,上课的思路比较与众不同,可以将教育学烦琐的体系更加简单化,我建议紧跟丹丹老师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尽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持之以恒,对于落下来的进度一定要用双倍的时间去补回来,背书的时候先背诵整体框架,再分析框架答题分点的方向,每个分点的内容划出关键词,记忆关键词再将内容串联自己复述出来,我背书采用的是车轮战背书,早上和晚上大致复习一下背诵过的内容。专业课833语文综合考查的是现代汉语和写作能力,语文学科专业课往往大部分学校都考查的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或者汉语言文学综合,考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难度会稍微小一些,往往注重教学设计的考查,而考查汉语言文学综合的这部分学校往往难度较大,参考书目过多,对于跨考的同学们来说是一场硬仗,所以要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上至古代文学,下至现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考查范围较广,建议同学们先抓重点作家,温习我们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内容,学科语文的专业课没有捷径可言,往往是知识储备丰富者才能笑到最后,一定要把握学习的分分秒秒才有可能在考场上做到下笔如有神,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即使很多学校初试不涉及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在复试面试环节一定会考查这方面的综合素养,语文学科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也希望各位考研学子们朝花夕拾,秋月春风莫等闲!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提升自己上,剩下的便顺其自然。所以我喜欢“在路上”这个词,可以让我打包过往扛在肩上,坚定果断地抬脚就去丈量山河远方。请记住:无论我们跃向何处,必将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