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2023年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设计

发布者: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3-11-30浏览次数:117

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2023年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设计



思政示范课程1:《小学班级管理》

一、课程信息

课程英文名称

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课程代码

11131202203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总学时

32

总学分

2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开课时间

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教育学

使用教材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实务》,苏琬婷、陈甦甦、路丹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理论的基本体系,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环节、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班级管理相关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具有初步解决班级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优秀品质和具有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三、教学思想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格的班主任或者小学教师角色只有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中才能训练出来。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两个方面:

1. 抓好“训”字。“训”是知识和原理,即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这是有效获得技能的前提。

2. 抓好“练”字。“练”是实践操作,即通过模拟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进入角色处理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总之,教学中要注重“训”与“练”的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作业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讨论稿、班级问题解决方案、教育见习报告等,考核成绩强调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结合。

四、章节安排与学时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第一章

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

5

0

5

第二章

小学班级中的学生与班主任

4

0

4

第三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及日常管理

6

2

8

第四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班规制定

4

0

4

第五章

小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4

2

6

第六章

不同类别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3

0

3

第七章

校内外教育力量的协调与整合

1

0

1

第八章

小学班级管理评价

1

0

1

合计

 

28

4

32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第三章小学班级组织建设及日常管理

(一)教学内容

第二节组建班级学生核心团队

1.学生核心团队及其形式

2.学生核心团队领袖及其产生

3.学生核心团队领袖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理解学生核心团队及其形式理解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

(二)教学难点

掌握新课改核心目标的理解;掌握学生领袖的产生方法及如何培养学生核心团队。

(四)教学方法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2

第二节 组建班级学生核心团队

讲授法、系统法、启发(互动)法练习法

(五)教学组织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回顾

课堂作业

1. 引导回顾

(1) 温故知新: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 课堂作业

(1)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 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 评价课堂作业

1. 回顾第二章所学内容

2. 小组讨论,部分同学主动回答问题

3. 其他学生跟着思考和概述

引入新课

明确任务

1.视频引入新课

通过对引导回顾的总结作业评价及随堂练习,引入本次课程内容。

2.明确任务

(1) 理解学生核心团队及其形式

(2) 理解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

(3) 掌握新课改核心目标的理解

(4) 掌握学生领袖的产生方法及如何培养学生核心团队

 

1. 展示PPT,标记重点

2. 明确任务和课程目标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记笔记

2. 思考何为学生核心团队,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核心团队

3. 清楚本章要学什么

理论学习

第一节组建班级学生核心团队

第二节学生核心团队领袖及其产生

第三节学生核心团队领袖的培养

1. 以“组建学生核心团队”为主题展开讲述

2. 围绕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国家教育目的、新课改核心理念进行思政拓展,让学生感受师德师风的魅力,培养学生教育情怀

3. 围绕体罚与教育惩戒相关内容进行思政融入,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4. 进一步阐述培养学生核心团队的方法、途径

1. 记笔记

2. 思考教师怎样做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3. 思考如何理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 思考如何避免“官威”现象?

课堂总结

联系课程目标,总结所学内容

1.总结所学内容,讨论所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2.布置复习和预习

1.记笔记

2.回顾所学内容

3.思考所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1. 课堂提问

(1) 思考差生”是否有资格当班干部?

(2) 思考如何解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 思考如何避免“官威”现象?

2. 讲课内容

(1)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 何为“教育招安”,组建班级核心团队的目的及方法

(3) 思政融入:教师如何公平对待全体学生,用爱感化每位学生(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

(4) 产生班级核心团队的方法

(5) 思政融入:“体罚”相关法律规定及教育惩戒

(6) 如何培养班级核心团队

3. 课后思考

(1) 现在的你是否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六、教学活动图片

七、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

(一)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板书。

(二)教学资源

1.图书资源

(1) 《小学班级管理》,曹荣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

(2) 《小学班级管理》,邓艳红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第2版

(3) 《班级管理》,齐学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4) 《小学班主任的78个临场应变技巧》,许丹红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5)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6) 《班主任基本功务实》,德奋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7) 《班主任基本功》,齐学红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第3版。

(三)考核评价

考核类别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方式

权重

平时成绩

1

考勤

随堂点名

5%

2

课堂表现

小组讨论/课上提问

30%

3

实验实践

实训

35%

4

平时作业

课后作业

30%

课内实验

小学班级管理

期末考核

闭卷考试

最终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

思政示范课程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展示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回顾

课堂作业

1.引导回顾

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2.课堂作业

1)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有什么

2)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评价学生

1.学生主动分享所读书目的主要内容、作家写作背景、创作手法、自己心得感悟与体会

引入新课

明确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1.总结引入新课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进而引入本次课程内容。

2.明确任务

理解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学会朗读、默读、略读与浏览指导设计;能进行叙事性作品的情节脉络、人物形象、文章主题、写作特色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使用;

能创造性地总结不同阅读文体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内部之间的联系,能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案。

1.总结问题

2.引入新课

3.明确任务和课程目标

1.记笔记

2.思考阅读教学的内容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3.清楚本章要学什么

教学过程

小学阅读课的主要任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1.小学阅读教学的

内容、方法为中心展开学习内容

2.小学语文教材设置

中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哪些?(以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

3.小学语文不同

阅读本文类型的功能性差异有哪些?(以小说《临死前的严监生》和散文《鸟的天堂》、说明文《鲸》)为例

4.怎样深度挖掘语文

学科的育人元素?

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设计教学方案。

1.记笔记

2.思考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

3.思考词语、句子、段落、篇章以及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童话、和寓言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4.思考阅读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方法

5.思考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小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课堂总结

联系课程目标,总结所学内容

1.总结所学内容,讨论所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2.布置复习和预习

1.记笔记

2.回顾所学内容

3.思考所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活动图片

思政示范课程3:《小学音乐教学论》

一、教学设计展示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乐曲的赏析过程中,能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对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民族音乐产生主动接触、体验、交流的意愿。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律动、创编歌词和伴奏等方法熟悉音乐主题,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族乐器二胡及其音色,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2)用音乐表现要素理解与分析作品结构。

(3)简单了解变奏的创作手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辨别并描述音乐中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从而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结构。有些学生知道二胡的外型并对二胡音色也有所了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赛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结构,了解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不同方式表现乐曲。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环节目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激发学习兴趣,对聆听乐曲做铺垫。

活动1.1——聆听歌曲片段,表达感受。

活动1.2——学生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感受蒙古族古风土人情,以及壮美的自然风光,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

2.完整聆听

环节目标:初听全曲,整体感知音乐形象。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欣赏更形象直观的感受作品、理解作品,对音乐有初步理解。

活动2.1——聆听《赛马》全曲,感受音乐表现要素及所展现的情景。

活动2.2——揭示课题《赛马》,介绍作曲家,简单了解二胡。

介绍二胡的构造和原理,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

3.分段聆听

阶段目标:理解不同乐段中旋律、速度、节奏、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设计说明:通过聆听、律动、演唱、合作、编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节奏特点。

活动3.1——聆听第一乐段

活动3.1.1——聆听乐曲第一乐段,结合速度、节奏、情绪展开联想。

活动3.1.2——哼唱主题旋律感受蒙古族音乐旋律特点。

活动3.1.3——再次聆听,体验骑马挥鞭疾驰的音乐形象及表现的场景。

活动3.1.4——总结出第一乐段速度、节奏、情绪。起小标题。

活动3.2——聆听第二乐段

活动3.2.1——聆听乐曲第二乐段,对比第一部分主题表达感受展开联想。

活动3.2.2——随琴视唱《红旗歌》及主题旋律感受蒙古族音乐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特点。

活动3.2.3——分组编创歌词,小组展示,全体演唱。

活动3.2.4——聆听教师创编的歌词。

活动3.2.5——为第二乐段起小标题。

活动3.2.6——从演奏视频中感受跳弓、拨弦演奏技法表现出的主题旋律的变化,理解变奏手法。

活动3.2.7——完整聆听第二乐段,并加入表演。

活动3.3——聆听第三乐段

活动3.3.1——聆听第三乐段,对比第一乐段说说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展开联想。

活动3.3.2——为第三乐段起小标题。

4.完整聆听

阶段目标:感知作品结构、情绪及表现的音乐形象。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演奏视频及多种表现方式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播放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与交响乐团的合作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二胡作为主奏乐器的独特魅力,体验民乐与西洋乐的对比,告诉学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宝藏,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活动4.1——伴随律动、演唱、伴奏完整聆听。感受乐曲三段体结构。

5.课堂小结

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活动图片